本文转自:平凉日报□本报记者秦玉龙<\/p>
在刚刚完毕的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,代表平凉征战省十五运的崆峒功夫太极拳传人朱家琛,以一套行云流水、刚柔
本文转自:平凉日报□本报记者秦玉龙<\/p>
在刚刚完毕的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,代表平凉征战省十五运的崆峒功夫太极拳传人朱家琛,以一套行云流水、刚柔并济、炉火纯青的拳术扮演,斩获了本届省运会男人陈式太极拳金牌。这仅仅朱家琛习武30多年来,在全国、全省功夫大赛中收成的很多奖牌中的一枚。<\/p>
据了解,本届省运会功夫比赛设男人女子长拳、南拳、刀术、剑术、24式太极拳等21个项目,来自全省14支代表队共130名运动员打开剧烈比赛。以朱家琛为教练员的平凉功夫代表队,共有9名运动员自费报名参赛,他们克服困难、不负众望、超卓发挥,共夺得2金2银、3个第4名、1个第6名、1个第7名、2个第8名的优异成绩。<\/p>
自幼习武,兵营淬炼铸造“侠骨”<\/p>
初见朱家琛,这个80后拳师的身段,看上去并没有记者幻想的那么壮硕威猛,精干之中略带几分腼腆,然眉宇间却透射出一股坚毅和傲然之气,举手投足颇有几分“侠士”风仪。<\/p>
俗话说:酷爱是最好的教师。朱家琛在父亲的影响下,8岁开端跟从父亲习武,苦练身手,健旺体魄,立志长大后投身兵营,保家卫国。正是缘于这样的酷爱和信仰,他职中结业后当机立断解甲归田。5年的军旅生计,他在武警部队习练军警功夫并任擒敌教官。退伍回乡后,看到家园中选全国“功夫之乡”称谓,推行崆峒功夫文明手刺,他就想以自己的才有所长为平凉的文旅工作开展增砖添瓦,为宏扬崆峒功夫尽一点绵薄之力。所以,他开端悉心研习太极拳。<\/p>
太极拳,是世界级非物质文明遗产,是以中国传统儒、道哲学中的太极、阴阳辩证理念为中心思维,集保养性格、强身健体、技击对立等多种功能为一体,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从容就义,中医经络学,古代的扶引术和吐纳术构成的一种表里兼修、柔软、缓慢、轻灵、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。传统太极拳门派很多,常见的太极拳门户有陈氏、杨氏、武氏、吴氏、孙氏、和氏等派系,各派既有传承联系,彼此学习,也各有自己的特色,呈百家争鸣之态。2020年12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维护非物质文明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5届常会将“太极拳”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作名录。<\/p>